气韵:东方美学新谱系

2022-12-26 15:59:54 来源:教育之家


(资料图片)

《人民政协报》(2022年11月26日第07版)

◀花开富贵 朱乐耕 作

作者:朱乐耕

我是一名教师,数十年来一直承担着中国彩绘陶瓷艺术的教学工作。在我国制瓷的历史长河中,彩绘瓷是最具代表性、最绚丽多姿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但遗憾的是,中国传统彩绘瓷中不少优秀的品类,其创作技法和美学理论未能很好地形成教材,比如宋金时期的红绿彩。红绿彩来自民间,开创了中国陶瓷釉上彩绘的先河,其色彩大红大绿,用笔灵动有趣,具有浓厚的民间韵味和民俗气息。这是中国老百姓创造的民间艺术,也是老百姓在生产生活中积淀的对美的认识和表达,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美”的人民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更坚定了我守正创新的信念。多年来,我致力于对传统红绿彩陶瓷艺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梳理,并编辑成教材,使这一历史悠久的艺术语言在今天“活化”。与此同时,还带领、组织研究生们走出书本和课堂,走向民间,走向大自然,结合红绿彩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开展写生、创作和田野调查。学生们从传统文化和自然风物中汲取营养,进行艺术创作,教学效果非常好,不仅艺术创作能力达到了一定高度,而且对历史文化的觉知力和自信心也不断提升。我想,传统的红绿彩艺术,魂兮归来,成为当代艺术、当代设计的艺术脉络和源泉,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使古老的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进入我们的“当下”,可期可待。

目前,我们还有一项重要的科研项目在进行中,叫“线的气韵构成”。中国的艺术,书法也好,绘画也好,都特别讲究“线”的构成,我们用毛笔讲究线条的气韵生动。以书法为例,一幅字从第一笔到最后一笔,它是气韵贯穿的、流畅的,即所谓始于一画而终于一画。绘画也不例外,这几年,我潜心教学,以红绿彩、元青花为对象,深挖它们的美学传统谱系,发现线的气韵构成正是其最重要的东方美学内核。以“线的气韵构成”为经纬构建东方美学话语体系,用国际语言表述出来,使之形成国际通用的课程,不仅可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当代意义的转化,也可以解决在现阶段和未来,“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无法满足大量的现代艺术设计的困境。

在文化艺术全球化、多样化的当下,这个课题有积极、深远的现实意义,可以为世界提供以“线的审美”“气韵的审美”进行艺术创作的中国思维和中国方案。立足我们民族文化,构建中国话语和审美体系,不仅让世界看到发展中的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更是以当代性的中国美学话语与世界展开对话。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院长、陶瓷艺术家)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