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速读:日就月将,大著甫成

2023-02-14 11:06:46 来源:教育联播网


(相关资料图)

▲ 《诗经·古义复原版》 方铭 著

作者:谷文虎 邵炳军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自有其独特而厚重的分量,虽只305篇传世,但其对后世的影响可谓深远。上至国家招贤取士,下至黎民私塾受学,无不以之为重要参考。同时《诗经》中诸多风格迥异、思想深刻的诗篇,对后世文学的创作与发展也有重要意义。故历代学者钩稽爬梳,力求推动《诗》学研究更上新高,方铭教授亦踵武其间。近日甫接方铭教授著作《诗经·古义复原版》,细研之下察有诸多亮点,颇受启发。

一、以《诗序》为纲,厘析诗旨。在《诗经》阐释史上,《诗序》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诗序》是后世学者研究《诗经》诗旨的一个重要窗口,其所奠定的基调基本上为后世学者奉如圭臬。虽然《诗序》因所言诗旨难以尽合诗意而遭后世质疑,但其学说渊源有自,自孔子以后,迄两汉之亡,学者之说,皆守祖训,师弟相传,不绝如缕,故而仍有其独特的学术价值。该书认识到《诗序》对于《诗经》的重要意义,所以在注解各篇时,严守《诗序》,审慎立论。同时,却也不盲从《诗序》,在《诗序》所规定的框架内,力求辩证分析,尽力解决看似有“以文害辞”“以辞害志”的误解,廓清迷雾,探寻作《诗》者的本义。

二、广引诸说,注释详尽。《诗经》传世已久,距古遥远,作为先秦时期重要的文化典籍,其所包含的内容既涉及政治制度、历史背景,又融及礼制风俗、名物器具,可谓庞杂繁冗,艰深晦涩。注者若不能博学广闻,精于考证,所注之《诗》,恐亦难为世所信服。所以对《诗经》的注解,尤为考校治《诗》者的学养和功力。该书注解相关内容,遍阅古籍,广引诸说,综合了古代先哲与当代学人的重要研究成果,如对《毛诗正义》《毛诗故训传笺》等古说的吸收和对陈子展、程俊英、褚斌杰等当代治《诗》名家观点的借鉴。作者既有对前人观点的辩证采纳,又有自己久治《诗》学的独特见解,旁征博引、分条缕析,力求为每一个问题做出尽量翔实可信的考论,体现出其深厚的学养功底和广袤的学术视野。

三、兼具学术性与实用性。《诗》三百篇,既有庄重典丽的《雅》《颂》之声,也有咏叹现实的《国风》之歌,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均可以在《诗经》中找寻自己的精神寄托和文化归属。“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通过《诗经》读者可以穿过历史的尘烟,感受先民所处的社会环境,可以与他们所遭受的苦难或经历的幸福产生强烈的共鸣,这也是《诗经》较于《易》《书》《礼》《春秋》等经典更为世人所熟知的重要原因。所以注解《诗经》,在立足于学术性的基础之上,若能兼顾实用性,则更能为之增色,作者亦致力于此,在每一篇诗歌注解之后,又附有解题,用质朴精炼的语言,准确解读诗旨,以求适用于不同知识层次的读者。

孔子言“不学《诗》,无以言”,又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都是在肯定《诗经》在外交场合作为专对四方的重要辞令所富有的政治价值和礼制内涵。《诗经》传世两千余年,深受社会中各个领域的推崇与赞许,这不仅因为其所具有的“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社会功能,还因其“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文学价值。可以说,《诗经》是中国文学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历代学人不遗余力,披星戴月,为推动《诗经》研究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方铭教授先后师从吴林伯、褚斌杰等名家受业,在《诗》学领域深耕已有多年,从开始撰写至成书已历十余年。思至此处,不由得想到《周颂·敬之》之语:“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可以说是对方铭教授多年来致力于《诗》学研究的真实写照。在此也期待方铭教授再著力作,在《诗》学研究领域再掘新知。

(谷文虎系上海大学诗礼文化研究院在读博士,邵炳军系上海大学诗礼文化研究院院长)

《人民政协报》(2023年02月13日第12版)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