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学路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福建专科院校护理专业排名 福建医学院校排名,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资料图)
福建医科大学简称福医大,位于东南沿海福建福州,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中国*奖学金院校之一、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福建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和医疗预防保健中心。 福建医科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37年的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1939年改名为福建省立医学院,1949年改称福建医学院,1969年与福建中医学院、华侨大学医疗系合并,成立福建医科大学。1982年更名为福建医学院,1996年4月更名为福建医科大学。2003年,被福建省人民*确定为重点建设高校。同年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有护理专业的大学主要包括中南大学、中国人民*第二军医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山西医科大学、苏州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郑州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大连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青岛大学、延边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南昌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新疆医科大学。
护理学专业培养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主干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病因学、药物治疗学、诊断学基础、护理学基础、急重症护理、内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精神护理学等。
材料补充:
一、中南大学的学校简介:
中南大学由原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于2000年4月合并组建而成。原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的中南矿冶学院,原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53年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两校的主体学科最早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的矿科和路科。原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为1914年创建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是中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
二、中国人民*第二军医大学的学校简介:
中国人民*第二军医大学创建于1949年9月,当时称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主要由华东医务干部学校、第三野战军卫生部医学院、*原国防医学院部分留大陆人员和从地方招聘的专家教授组成。1950年10月,更名为上海军医大学。1951年7月9日,由中央军委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6月29日,更名为中国人民*海军军医大学,并对外保留第二军医大学校名。
三、北京协和医院的学校简介:
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前身是美英基督教教会于1906年共同创办的协和医学堂。1912年,改称协和医学校。1917年,成立北京协和医学院。1919年,改名北京协和医科大学。1929年,更名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1951年1月,学校由中央人民*教育部和卫生部接管,且改名为中国协和医学院。历经传承与发展,学校先后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定名北京协和医学院。
四、首都医科大学的学校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建于1960年,原名北京第二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首都医学院;1986年,确定为北京市重点院校;1994年,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2001年2月12日,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北京职工医学院并入学校。
基本学制:四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101101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系统的护理学及相关的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基本的 临床护理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在 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护理学及相关的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接受临床护理及护理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的基本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 知识;
2.掌握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防治及护理原则;
4.具有应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
5.具有初步配合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6.具有与护理对象和相关专业人员有效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7.熟悉防治传染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知识;
8.熟悉不同人群卫生保健及健康促进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9.了解国家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10.了解护理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
11.了解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方法;
12.具有创新思维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 理念;
13.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
14.具有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15.具有尊重他人、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16.树立依法执业的法律观念,具有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 能力。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学。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 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及护理伦理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一定量的教学实践(临床见习)以及不少于40周的毕业实习,以 确保学生获得足够的护理实践技能训练。实习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含手术室)、妇产科、儿科、 急诊科、精神科等临床科室及社区卫生保健机构。此外,安排一定时间的科研训练以培养学生基 本的科研能力。毕业论文可以采取个案报告、综述、科研论文等多种形式。
在学习期间,还应安排一定量的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主要专业实验:包括基础医学实验和护理学专业技能实践两部分,主要有人体形态与机能实 验(包括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药理、免疫等)、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健康评估技能实践以及内 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救、精神科和社区护理等专科护理技能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伦理学》、《药物治疗学》、《诊断学基础》、《护理学基础》、《急重症护理》、《内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精神护理学》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医疗机构:护士、护工; 家政类企业:保健医师、家庭护士、月嫂。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发展前景: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中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
业内专家介绍说,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同时,护理人才又是国际紧缺的人才之一。如护士在美国平均年薪达5万美元,而美国缺护士30万人。在澳洲,护士最容易找工作或获得升迁,同时,只要拥有了澳洲注册护士的资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联邦国家工作的“绿卡”。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护士均有许多优惠的政策,因此,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高职) 医药类 公办
官方网址: /zsw/ .cn/
官方地址: 福建福州市
官方*: 0591-22869956,0591-22869955
电子邮箱: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福建省人民*批准设置、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福建省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培养护理、药学、医学技术、临床医学、卫生管理类技术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 1912 年的福州马高爱医院附设看护学校,是中国首批注册的护士学校之一, 2005 年由福建卫生学校和福州卫生学校合并组建。学校 1954 年开办药学和医学检验专业,是福建省最早的药学和医学检验人才培养基地; 1986 年在全省医药卫生院校中率先开设医学影像专业;是全国首批开设预防医学专业的 4 所高职院校之一。 2021 年 6 月,成功入选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计划( A 类)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内设机构 26 个,其中党政管理机构 14 个,教学机构 9 个,教辅机构 3 个。现有专任教师 490 人,高级职称 170 人,博士 22 人(含在读 6 人),省级教学团队 3 个和省级教学名师 3 名。 2 位教师荣获 “清海杯―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 2 位博士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 9 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优秀专业带头人海外访学研修资助人选, 11 人入选福建省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培养人选。近年来,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团体奖项 33 项、个人奖项 39 项。入选全国职业院校 “双师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典型案例 1 个(全省 3 所高职院校之一),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1 个、教学名师 5 名,全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1 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全国卫生行指委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3 项。 学校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 11324 人,专业 26 个,覆盖医学及医药相关专业,形成了医、药、护、技、管 5 个专业群,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 99% 以上。与 5 所中职学校开展 7 个专业联合办学,与福建医科大学开展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 3 个专业高职本科贯通人才培养项目,构建起 “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纵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护理、药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等 4 个专业列入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药学、医学检验技术等 2 个专业群入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助产、中药等 6 个专业列入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母婴与老年健康照护、临床医学、药学和医学技术等 4 个专业群获批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医学美容技术、口腔医学、助产和医学检验技术等 4 个专业列入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护理、眼视光技术等 2 个专业列入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药学专业获批全国首批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眼视光技术、中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放射治疗技术方向)等 4 个专业获批福建省教育厅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药学、中药、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等 6 个专业获批福建省教育厅 “二元制”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获批老年照护等 13 个 “ 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项目,中药炮制工等 10 个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种。 学校现有校内实训基地 12 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5 个、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 7 个、福建省职业院校专业群实训基地 2 个、福建省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1 个;校外实践基地 181 个,其中附属医院 4 个(福建省级机关医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 �� 七医院、建瓯市立医院、武夷山市立医院);教学医院 36 个(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南平市第一医院、宁德市医院、莆田市第一医院、龙岩市第二医院、龙海市第一医院、沙县总医院等)。 学校是承担福建省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单位的唯一一所高职院校,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牵头组建福建健康服务职业教育集团并获评福建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创新 “*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合作共建模式,与行业部门、龙头医院、知名企业联合办学,建立了 26 个 “厂中校”,举办校院(企)合作班、现代学徒制班、二元制人才培养技术改革试点班,联影医学影像产业学院获批福建省第三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 学校设有 3 个研究中心(现代养生保健产品研发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生物医药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延续护理福建省高校应用文科研究中心)、 1 个研究室(福建省中医药有效成分分析与生物活性评价研究室)。近年来,承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 1 项,省科技计划项目 8 项;研发国家 3 类新药伏立诺他原料及其胶囊制剂;研制福建省地方标准 2 项;获授权发明专利 15 项、实用新型专利 11 项、软件著作权 15 项、外观设计专利 2 项;荣获福建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2 项。 学校牵头成立福建省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集团 , 设有福建省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基地、乡镇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中心和乡村医生培训中心,获批福建省公务员培训基地、福建省农民工 “求学圆梦行动”项目培养高校和培养基地、福建省继续教育示范教学站点培育项目单位、福建省社区教育示范基地、福建省老年大学建设项目、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开发基地、福建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院校、福建省医疗护理员培训中心和福建省药师协会执业药师继续教育面授机构。面向基层、社区和企业开展乡村医生规范培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护理急救和健康养生等技术培训项目,年培训约 3 万人次。 学校与中国药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等院校联合开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被评为全国 “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在国内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福建经济学校等省内外院校结为友好合作伙伴学校;在国(境)外与美国、日本、菲律宾、泰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境)外 10 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福建省高职院校中举办首个中外护理教育合作项目。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 “业精德诚”校训精神,为福建省医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年来,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表彰,蝉联省级文明校园,获授省直文明单位、省级平安校园、安全标准化提升工程一级达标学校、平安先行学校、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优秀单位、省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